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正文

华为智驾或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宝骏能否借势翻身?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5-09-13 17:56 阅读量:17462   

当华为智驾的光环洒落在“国民品牌”宝骏身上,这一组合着实让不少人感到意外。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宣布升级战略合作,双方联合研发的成果将率先落地于宝骏全新大六座SUV——华境S。这意味着华为智驾系统或将再次突破价格“底线”,进军10万元级市场。

按照上汽通用五菱对宝骏品牌的定位,其属于该企业打造的一个中高端品牌,较五菱品牌定位更高,但与同行业其他车企的中高端品牌相比,宝骏品牌的实际定价并不高。因此,华境S被认为也将延续“亲民”路线,其价格或低于华为与上汽打造的尚界,处于15万元以下,乃至下探至10万元。

此前,华为的智选模式与Hi模式(阿维塔、岚图、奥迪)的合作对象,无一不是新势力品牌或定位高端的豪华品牌,产品价格普遍在20万—30万元区间,尊界甚至突破百万元。未上市的尚界H5,预期售价也是16.98万元起。今年上半年,华为乾崑智驾的装车量达到了25.5万辆,在豪华智能车中华为乾崑智驾的搭载份额达到53.2%。为高端豪华品牌赋能,已逐渐成为外界对华为智驾的一个认知标签。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智驾大幅下沉到10万元区间,堪称行业标志性事件。那么,华为为何“自降身段”?宝骏搭上华为这艘“技术航母”,又能否实现品牌跃升?

华为的“阳谋”:剑指汽车界的Intel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技术赋能者,华为选择宝骏并非偶然,是其市场扩张战略的重要布局。

汽车市场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华为在手机领域的扩张策略正复制到汽车行业——华为品牌手机定位高端商务市场,荣耀品牌则面向大众年轻市场;华为智驾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后,开始向中低端(尚界、宝骏)拓展,而向中低端市场拓展是提升智驾系统搭载量的关键。“‘四界’的销量起来后,华为智驾系统成本开始下降,这也促使其出击中低端市场。”梅松林表示。

尽管宝骏品牌近年来市场表现一般,但其背后的上汽通用五菱体系体量较大,且上汽通用五菱有意重新塑造新宝骏品牌。数据显示,2024年上汽通用五菱总销量达154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超50%,达80万辆。庞大的用户群体,对急需提升搭载量的华为而言,具有极大吸引力。

去年3月,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透露,华为车BU一直处于亏损中,最早一年亏100亿元,后来亏80亿元,2023年亏了60亿元,2024年“大概能够实现扭亏为盈”。余承东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会议上宣布,华为车BU首次实现盈利。这其中除了智选车业务的业务支撑外,Hi模式也需快速推进,助力盈利能力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深分析师叶正平强调,此次华为与宝骏合作的核心价值还在于快速获取智驾数据。他指出,宝骏车型覆盖的地域更广、路况更复杂、用户驾驶习惯更多元,其产生的海量真实路况数据,是训练和迭代智驾算法的“黄金燃料”。华为的目标则是以远超对手的速度进化,建立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这恰恰是维持其高端技术形象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考量,华为当前在宝骏项目上追求的未必是高利润,而是战略性“让利”,以换取市场份额和宝贵的路测数据,这是对未来潜在收益的提前投入。

那么,与10万元级品牌合作会否损伤华为技术品牌形象?对此,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表示,华为等高端智驾供应商与定位较低的品牌合作,通常不会过度担心影响技术品牌形象,反而可能通过技术平权、市场拓展和生态构建实现多方共赢。他同时提醒,作为供应商,市场扩展并非永远是“越大越好”的简单逻辑,“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在技术适配性、品牌协同、成本控制与长期战略之间找到平衡点。”

叶正平援引科技界经典案例表示,华为智驾进军中低端品牌有迹可循:“这如同‘IntelInside’——英特尔的处理器覆盖了从几千元的入门级电脑到数万元的高性能工作站。消费者不会因为英特尔给入门级电脑提供赛扬处理器,就觉得酷睿i9不高端了。华为的目标正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Intel’或‘高通’,让‘HUAWEIINSIDE’成为购车决策的关键依据,无论车价高低。”

不过,随着为定位差异较大的车型供货,华为智驾策略可能需要做系统性调整。叶正平分析,华为的智驾系统会像汽车安全配置的普及路径一样,形成产品金字塔,不同档次车型的自动驾驶配置会有所差异。“华为智驾”会成为一个覆盖不同价位段的品牌家族,而非单一产品。梅松林也表示,华为或许会像手机业务一样,推出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的智驾系统品牌。

去年3月,余承东曾公开表示,由于供应链等方面的原因,华为的解决方案成本较高,只有价格超过30万元的汽车才能负担得起。如今10万元级车型也将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是否意味着智驾系统成本已经大幅下降?未来10万元以下的智能驾驶车是否可期?

顾剑民对此表示,高阶智驾向10万元级市场渗透是必然趋势,但需经历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的一个渐进过程。当前,普通消费者可优先关注15万元价格带车型的智驾配置“内卷”,预计2—3年内该区间将出现更多高性价比的智驾车型。

宝骏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目前销量平平的宝骏品牌而言,华为智驾系统的加持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叶正平表示,华为的加入将大幅提升宝骏品牌价值。消费者会认为,仅花十几万就能买到与三四十万豪车同源的顶级智能技术,这种“价值锚点”将提高宝骏的市场接受度。

为求生存,近几年宝骏品牌积极变革,进行了品牌焕新并推出新序列车型RS及RC,同时在智能化方面,为KiWiEV、云朵、悦也Plus等车型配备“灵眸智驾0”系统,实现10万元级别行泊一体智能驾驶,后又为云海这款纯电动紧凑型SUV搭载与大疆合作的“大疆灵眸智驾0Max”系统。然而,几番尝试后,宝骏品牌的销量仍未明显改善,下滑趋势延续。在此背景下,宝骏新车华境S押注大六座SUV市场并牵手华为,实为“背水一战”的战略性布局。

多位业内人士看好宝骏与华为合作的前景。华为此前已成功赋能多家车企,智选模式下的问界品牌销量飙升,Hi模式下的阿维塔、深蓝、岚图、广汽向往等品牌也获得更多市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华为乾崑智驾累计搭载量已突破100万辆。“宝骏在恰当的时间选择了合适的合作伙伴,做正确的事。”梅松林评价道,宝骏肩负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向上和智能化转型的重任,但目前市场表现艰难,智能化处于早期阶段,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这两大任务。借助华为与上汽通用五菱的合作,宝骏有望开拓新市场,创造新机遇。

叶正平也表示,如果宝骏能抓住与华为合作的机会,补齐自身在三电、底盘、品控、服务等领域的短板,并巧妙地将华为的技术与自身对国民用车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打造出“好开、好用、高品质又极度智能”的国民神车,这次合作的成功概率较高。

要真正实现向上蜕变,宝骏品牌还需要克服更多的难题。叶正平警示:“若宝骏仅视华为为‘高级供应商’,自身能力无法同步提升,最终恐将透支市场期待。”

梅松林则直指双方合作的核心难点:“最大的挑战在于产品与成本。10万元市场对华为是全新领域,需开发全新适配方案,并将成本压缩到位。高端市场的成功经验在此未必适用。届时能给宝骏带来多大提升效果尚不确定。”

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以来总体销量亮眼,1—8月累计销售99.9万辆,同比增长37%。上半年,总营收404.82亿元,增长22.8%;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实现大幅增长。在此基础,上汽通用五菱一直想要摆脱低端定位,而宝骏华境S将承载着上汽通用五菱再度冲高的期望。华为智驾怎么玩转10万元市场,宝骏品牌如何借势翻身,这些都让宝骏与华为的合作变得备受期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